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,张纮自动来投奔孙策,成为孙策的谋士。张纮为人博览群书,孙策深为敬仰。不过,孙策并没有忘却马日磾讥笑江东之事。建安四年(公元199年),孙策派张纮去许昌结交中原人士,以夸耀才学。孙策并没有料到,张纮此去江东竟无意中拯救江东。
曹公闻策平定江南,意甚难之,常呼“猘儿难与争锋也”。
3.曹操与袁绍行将开火。袁绍已毁灭公孙瓒,随时都有可能率军南下争取中原,到时将是一场大战。大战前夕,曹操哪敢出兵江东,万一袁绍趁曹操出兵之时,真的率军南下,曹操肯定难以招架。所以,此时的曹操确定会把精神放在如何防范袁绍,就管不了江东之事了。
初平三年(公元192年),李傕、郭汜攻陷长安,为笼络各诸侯,派马日磾示好各诸侯。马日磾前往寿春封赏袁术,见到了当时年仅17岁的孙策。马日磾当时嘲笑江东没有博学之士,孙策却记在心上。
张纮回到江东之后,尽力辅助孙权,94999赢家高手论坛,稳守江东基业,至于曹操嘱咐的事件,张纮早就忘到脑后了。
张纮是个无比了不起的人物,年青时就到处游学,后来到江东避祸,这就给孙策招揽张纮供给了绝佳的机会。
由此能够看出,曹操盘算出兵江东之举,只是提提罢了,虽晓得是个机遇,但不可能真的出兵。
内容素材起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接洽删除
不过,南通疾控紧急提醒!这些人请到社区报备,进行核酸检测,曹操并不放弃对江东的染指之心,他上奏朝廷,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。随即让张纮前往会稽,劝孙权归降。张纮本是孙策的部下,来到许昌不过是敷衍差事而已,岂能真的听命于曹操?
同年,孙策被刺客刺杀而逝世。曹操得悉孙策逝世的新闻,就想趁此机会发兵南下,攻占江东。江东正处于政权交接之际,局面十分奥妙,假如曹操真的发兵的话,江东恐怕会落入曹操之手。这些张纮劝谏曹操:“乘人凶事时出兵,切实是有违道德,如果无奈取胜,会使双方结仇,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。”曹操听取了张纮的看法,废弃出兵江东,同时上书朝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,兼会稽太守,以此结好孙权。如斯说来,张纮的劝谏确切起到了作用,抢救了江东。
不外,曹操是个优良的军事家,对战机掌握极准。此时孙策刚去世,曹操出兵江东看起来是个好机会,实在不然。曹操重要斟酌到多少点问题:
张纮去了许昌之后深得曹操的信赖,被任命为侍御史。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初,孙策平定江东六郡,曹操很是不安。
1.此时出兵确实是趁人之危,在道德上也说不从前,如果曹操真的出兵,会使曹操无法盘踞大义,同时背负骂名。这对曹操来讲是不理智的;
2.曹操忌惮孙策,却鄙弃孙权;曹操曾说难与孙策争锋,则表明他对孙策之勇深深忌惮,孙权此时虽继续江东,但究竟年仅18岁,曹操不知孙权之能,未免起歧视心理。